门诊经常能看到频繁眨眼的孩子,尤其在寒暑假,这样的孩子尤其增多,家长出现各种困惑或不同程度的焦虑,带上孩子先去眼科,点各种眼药水也不见好转,最后周转到保健科或神经内科才得以诊断。儿童频繁眨眼到底是不是一种病呢?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?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个话题。
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频繁眨眼?常见的原因有哪些?
眨眼是一种生理现象,不需要治疗,正常人眨眼间隔时间为3-5秒。如果频率异常增高,就要考虑病理的原因,多见于眼睛疲劳、眼部异物、结膜炎、角膜炎、先天性眼睑内翻、倒睫、干眼症等,这些原因通过眼科的治疗均可缓解。但如果没有这些因素,甚至通过眼科的治疗,症状并没有缓解,就要考虑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疾病--抽动障碍。
什么是抽动障碍?临床特点有哪些?
抽动障碍是一种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,发病机制尚未明确。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,也可以出现在更小年龄阶段,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、皱鼻子、皱眉、噘嘴、仰头、摇头、耸肩、清嗓子等,症状可以为一种也可几种动作同时出现,抽动多无目的性,表现为快速、刻板的肌肉收缩。患儿受到某种提醒时或精神紧张时症状会加重,转移注意力症状可缓解或消失,睡眠时症状消失。
影响抽动障碍的因素有哪些?
常见加重抽动障碍的因素包括精神紧张、焦虑、生气、惊吓、兴奋、疲劳、感染、被人提醒等,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、放松、情绪稳定等。
孩子频繁眨眼,还有哪些原因呢?
孩子出现频繁眨眼,除了抽动障碍,还有可能是风湿舞蹈病和眼睑肌阵挛。风湿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,为急性风湿热的神经系统症状,表现为面部、手或足快速舞蹈样不自主运动。眼睑肌阵挛是一种癫痫综合征,儿童期起病,主要表现为节律性或无节律性短暂眼睑抽动,常伴有双眼上视,有时伴头轻微抖动或后仰。因此当眼科医生排除眼疾后,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儿科进行就诊,针对孩子症状,做进一步的检查,比如头颅核磁、脑电图、抗链O检查等。
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抽动障碍,该怎么治疗?
抽动障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。症状较轻的患儿通常进行心理疏导、密切观察,减少诱发因素,多数可自行缓解。症状较重的患儿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。常用的药物有硫必利、舒必利、阿立哌唑、可乐定等,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,疗程需根据孩子的病情而定,通常1-2年可以停药。
心理行为治疗是改善抽动症状、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。通过对家长及患儿的心理咨询,调节其心理状态,消除病耻感,令患儿、家长、老师正确认识本病,淡化患儿的抽动症状。同时给予行为训练,同样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,避免接触不良刺激,如辛辣食物、惊险恐怖游戏及电影。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孩子,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,增进社会适应能力。
抽动障碍总体预后较好,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,家长不用过度紧张和焦虑,如共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、学习障碍、情绪障碍等需及时就医。
版权所有 开封市儿童医院 豫ICP备14000103号 地址: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中段87号
办公电话:0371_25965120 咨询、接诊热线:0371_25965120 网址:http://www.kfetyy.com.cn 技术支持:商翼网